姊姊小學二年級在老師的要求下,我帶他去了兒童心智科,經過兩個月的問診及填寫調查表,初步診斷為ADD,回想從幼稚園中班起,老師就一直反應姊姊有靜不下來的情形,可是自己總覺得,孩子應該是比較活潑,也就沒就醫,等到小一準備小二的時候,小學老師反應姊姊會不斷地說話,制止後依然不能改善,之後開始換位子,最後換到最後面最旁邊的位子,他會不停的發出聲音,影響到老師的上課,之後配合著藥物治療、電腦認知、感覺統合、及職能治療,在小五經過長庚兒童心智科周文君主任的同意下減藥,最後停藥,雖然情緒不時會有些波動,姊姊開始慢慢自己學著控制。
弟弟在四歲三個月大時,一次姊姊的回診,在醫生的診間大暴走,翻下醫生桌上的東西,丟文具,靜不下來,情緒處於激動狀態,醫生隨即要求要幫弟弟做評估,評估後,疑似ADHD,醫生建議採用藥物治療,我覺得弟弟年紀太小,我想先試著以課程和其他的方法先引導弟弟,所以並沒有採取醫生建議的藥物治療,不過配合醫生的安排,上了行為控制、情緒控制、團體治療、感覺統合的職能治療,加上自己在看有關ADD/ADHD相關的書籍、資料,並參加了很多研習活動,除了醫院的治療,自己也採用了食療(增加ω−3-6/維生素B6/B12攝取)、音樂療法(姊姊是加入朱宗慶打擊樂、弟弟則是無法配合團體而選擇了一對一的爵士鼓)、寵物療法(姊姊在小三升小四時領養了一隻寵物貓老師、弟弟則是在今年十月24日也領養了一隻貓老師(成效非常好),因為姊姊ADD的經驗,我讓他們接觸慢跑及游泳的運動,鍛鍊他們的耐力及體力。同時增加室內各項活動像是棋類及大富翁及不同的桌遊遊戲來取代3C產品及電視的接觸時間,減少外食零食,限制糖分及色素、味素的攝取。
今年九月弟弟進了幼稚園,在第一次的親師會中,經過醫生的建議下,我主動地跟老師提起弟弟ADHD的狀況,老師的反應是他們沒處理過這樣的孩子,他們會注意看看。
第一天到下課前,七個小時,老師就來了三通電話,下午到學校接弟弟,老師跟我聊了三十分鐘。第一天到下課前,七個小時,老師就來了三通電話,下午到學校接弟弟,老師跟我聊了三十分鐘。
對我來說,他今天的表現是很棒的,我教過他的事,叮嚀過的注意,他都做到了,可是對老師來說,ADHD的孩子,老師還是無力招架吧!對我來說,其實都是很細微的小事,但現在的孩子各個都是家裡的寶,老師也很怕被其他人投訴吧!
對我來說,他的表現是很棒的,我教過他的事,叮嚀過的注意,他都做到了,可是對老師來說,卻有點無力招架。對我來說,都是很細微的小事,但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,老師也很怕被其他人投訴!
舉幾個例子:
教過他排隊要排好,要跟緊前面的同學,弟弟確實執行了,只是他是整個幾乎貼在同學的背上,緊緊地跟著前進。
上課要好好地坐在椅子上,他也做到了,只要是上課期間,他都不會離開座位,只是腳還是不自主地發出了一些聲音。
連午休時間,完全沒有午睡習慣的弟弟,也配合大家乖乖地躺在地板,只是真的沒有午睡習慣,翻身翻了一個中午,老師沒辦法好好睡。
玩遊戲的時候,跟著大家排隊,只是有點玩得HIGH了,等前個小朋友溜下滑梯,等不及別人站起來,他就跟著溜下去了。
第一天的放學,老師跟我談時,就用委婉的暗示,看要不要讓弟弟轉私立或念半天就好,甚至是要不要讓弟弟去念特別的學校,或是有資源班的幼兒園。晚上弟弟剛好要回診,和醫師及復健科老師做了意見交流,弟弟真的很努力也很期待的上學,畢竟這是第一次,第一天,除了家裡的第一個新環境,所以決定再做觀察。(我有點挫折)
第二天上學前,為了教弟弟和人相處,利用時間提醒他很多和小朋友相處的事情。他知道了和同學玩要保持點距離,不能像在家跟姊姊玩的時候,動不動就跳到姐姐身上,一直交代他的事,他也大部分都注意了,甚至都可以背起來了。
下課時,老師和我聊了五分鐘,我覺得弟弟表現得非常好,好到我都覺得弟弟又進步了很多,可是老師還是不盡滿意。一直強調了弟弟讓老師不能睡午覺,會影響老師下午的教學品質。(弟弟從小沒有睡午覺的習慣,一來是他體力旺盛、要他躺著不動是有困難)
跟長庚的輔導老師再次深談,老師認為弟弟的表現一直在融入人群,對弟弟是很好的經驗,他認為弟弟表現得很好,有了老師的鼓勵,我決定再堅持下去。繼續幫弟弟加油。